烧窑是制作紫陶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一步。建水人习惯上将烧制紫陶的土窑称为龙窑,俗称鸡窝窑。在建水县碗窑村,依山势沿山坡由低向高逐台搭建,呈卧状的龙窑随处可见,这种窑具有使用最少的柴禾取得最高的窑温,烧成量很大的特点。
装窑工作是在小心翼翼中开始的,每一个陶器都要装在专用的匣钵中烧制。工匠们要用陶土将待烧的器物固定在陶盆中,匣钵是不能完全密闭的,必须要留有一定的空隙,否则就达不到烧制紫陶的温度要求。 俗话说“千度成陶”,紫陶的烧制过程中,由于陶土的独特性,要求的窑火温度需要在1000到1150摄氏度之间,“过火则老,老不美观,欠火则稚,稚则土气”。
陶器在窑里摆放的位置致关重要关键,因为窑内的温度并不是均匀的,为充分利用窑温,工艺师们总结出了根据器形大小及对温度的不同要求摆放陶器,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窑温的装窑方法 ,每个工匠在窑内摆放陶器时都有自己的诀窍,并且从不轻易告诉别人。放好待烧的陶器后,封闭窑门,点火燃烧,经过七天由大到小的烈火洗礼,才脱胎换骨,成一代名陶。
龙窑点火燃烧后,窑膛内形成了一个与外界截然不同的烧成气氛,陶坯内所含的各种成份在不同的窑温和窑气下会呈现不同的还原结构和还原色彩,高温下的窑气变化异常,紫陶在不同的窑气内会呈现或红或紫或黑的奇异变化,形成紫陶有别于其它陶瓷的窑变特色。
而陶器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艺师对火候的把握与调控,故有七分人工三分火成之说。由于陶坯在烈火烧制过程中,整个体积将缩小近五分之一,加上胎体和胎体上面的阴刻彩绘图案致使胎体脆弱,器物容易出现开裂变形等问题。致使建水陶的烧成率一般不超过20%。窑工们不仅能根据器物的需要,通过控制温度等手段,烧制出红、紫、黑三种不同质感的陶器,有时还能的获得令人惊喜的窑烃产品。
由于紫陶是不施釉的,胎体在烈火中发生了性质的改变和颜色的变化,从而产生出色彩斑斓的变化,即窑变。 产生窑变的建水陶,像云彩一样神秘而又捉摸不定,是建水窑烧制过程中可遇不可求的精品。
近年来,建水碗窑村艺人研制出"梭式窑”,采用液化汽为燃料,不但节约了能源,还减少了污染,窑内温度可由窑底部的多个开关来控制,紫砂陶颜色的深浅由摆放在窑内的位置来决定,这些变化使烧炼陶器的成功率大大提高,出精品、极品紫砂陶的概率明显增加。"梭式窑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紫陶生产的水平,使紫陶烧成率达到95%以上。至今已成功烧制紫陶10多万件。
未经允许转载将追究。
云南建水紫陶网为广大壶友提供专业、权威的建水紫陶文化、工艺等建水紫陶相关知识。不定时更新建水紫陶茶器、建水紫陶柴烧等精美作品,交流、咨询、合作可添加站长电话|微信:13759446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