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窑村坐落在县城附近的山谷地带,泸江河支流窑沟河由西向东穿村而过。这里有着制陶生产的丰富条件,灰褐色的地表,连绵的群山,生长着茂密的林木和灌木丛林,是古陶烧造的柴薪资源。
在数百年的烧制过程中,“建水窑”产品大量流向云南全省,并且通过唐代开通的“步头路”经越南远销东南亚一带,成为我国享誉海外的“国陶”的一部分。是云南古陶生产的重要基地。清代末期,由于战乱,经济萧条,影响了建水窑产品的销路和生产,窑工们改烧廉价的粗陶产品,致使建水窑业日渐衰落。
碗窑村始于何时已无从考证,后人只知道碗窑村世代以陶瓷为业,村名因陶瓷而得。从村后形迹清晰的古窑迹址和陶瓷残片堆积层中可以发现,碗窑村从宋代就开始大规模地烧制陶瓷。碗窑村烧制的宋代青瓷、元代青花瓷、清代生活陶器都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始于清道光年间的建水紫陶传统手工技艺,是在承传了千余年陶瓷文明的基础上,为满足近现代人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而逐步形成的。
传统的建水陶窑称为龙窑,一般呈竖卧状依山由低向高逐台而建,火门在下,切面为上圆下方马蹄形。建水紫陶的烧结温度一般在1000摄氏度以上,因陶坯中的呈色元素含量不同,高温下窑气的变化使得陶器在焙烧过程中会出现意外的颜色和花样,形成可遇不可求的"窑变"。
现代建水紫陶忠实地承传了传统的陶瓷制作工艺,其陶质和艺术的表现能力对各种文化形态都具有十分和谐的兼容性,被誉为是一部物化的历史,一种活着的文化。
建水紫陶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其文化方面的特征表现为:以陶为纸,可根据不同器形将中国传统的字画艺术或西方绘画装饰艺术作再次创作,使建水紫陶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传承于世。文化艺术的渗入,让建水紫陶脱却了实用的限制而升华为一种艺术经典。
建水紫陶另一项综合性特征,是因为建水紫陶泥料的特性,使得建水紫陶从制泥到磨光,整个制作工艺,都必须以手工为主完成,从而成就了每一件建水紫陶产品的个性化特征。
如果喜欢陶瓷,建水碗窑村一定不能错过,也可到碗窑村紫陶店小坐。
·end·
—文章纯属个人经验分享,如有不得当之处请见谅,交流探讨论可加微信:ypzitao找到我 —
未经允许转载将追究。
云南建水紫陶网为广大壶友提供专业、权威的建水紫陶文化、工艺等建水紫陶相关知识。不定时更新建水紫陶茶器、建水紫陶柴烧等精美作品,交流、咨询、合作可添加站长电话|微信:13759446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