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紫陶

紫陶动态

当代建水紫陶名家以及艺术特色

字号+ 作者:无墨子 来源:无墨子 2018-07-26 16:38 我要评论( )

当代建水紫陶名家的形成,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历史渊源和师承关系。向汝生,清光绪(1891年)辛卯科武举。曾任武弁官员,后弃官还家,继承祖业。先以日用粗陶谋生,后以烧制紫陶为主。其子向逢春承其业,自习书画,并将其文人书画结合进汽锅、烟斗、花瓶、茶具、文具等的造型,在半成品上进行书画镂刻,然后填入红白黄蓝各色粘土,焙烧后经手工细磨光洁,其残简断碑书法装饰技艺尤为精湛。并与知名文化人士萧茂元、李月娇、王勉斋等相交,为其在陶坯上题诗作画,经焙烧、磨光后,制作成古朴典雅紫陶工艺品,而闻名遐迩。
紫陶残帖十头综合文具获云南省创作优秀奖,清香罐、三足笔筒先后获国家轻工部颁发的“百花奖”优秀创作二等奖;博古瓶、中号笔筒、仿青铜器台灯等陶器珍品被国家收藏;大型紫陶花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陈列; 1995年9月,荣获“全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旗下除其子向福功,还有徒弟陈绍康,马成林,谭知凡,袁应德等。

向福功1919—1987,向逢春之子。自幼随父习陶,得其真传并有创新,虽文化程度不高,却练就一手书法绘画和造型技艺。在继承其父技艺的基础上,创新用蓝、黑、黄等色泥料,装饰镶壸.
陈绍康,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临安镇碗窑村人,出生于制陶世家。建水美术陶厂原技术副厂长。能书会画,精于雕刻设计,谙熟一整套建水制陶工艺流程,先后两次获国家轻工部“百花奖”、“优秀创作二等奖”。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艺术协会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陈绍康最为擅长的是拉坯与造型设计,早年多与马成林,谭知凡的艺术家合作,时有精品。与恩师向福功合作的作品,现今已殊为难得;
 
马成林,1954年3月出生于建水县官厅少数民族聚居区。1974年进美术陶厂工作,从取泥炼泥起学习制陶各项工艺。1975年随民间艺人向福功学艺,并受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杨大申教授系统指导,对制陶原理和操作实践均有研究。1986年与陈绍康共同创作的“仿古台灯”被中国工艺美术博物馆珍藏。2007年马成林被评为云南省高级工艺美术师,2009年多件作品入选云南省博物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展。技艺全面,集造型、设计、雕塑、书法、绘画、篆刻、陶艺于一身。在雕刻、彩泥回填、烧成、打磨上都能上手。从泥料的选取,一直到烧窑到打磨抛光他无所不能。他拥有很多烧陶的窑,有气窑、电窑、和自己设计制作的“土柴窑”。马成林的紫陶作品器型设计颇具特色、造型神来。他将上周青铜文明、古滇国文化、云南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等多姿多彩的丰富文化揉进紫陶。在继承了传统工艺的同时又有创新,在造型上形成了鲜明的个性风格。

谭知凡,男,云南建水县人,1950年出生,1973年进入建水工艺美术陶厂工作,在已故老艺人向福功的艺术熏陶下,在陶艺的发展研究中不断的探索和进取。于1984—1986年到云南艺术学院进行了艺术深造,其思想和艺术造诣日见成熟,在残巾、断卷的传统工艺基础上有了新的突破,探索出了阴刻、阳刻一次性完成的新工艺流程,共同首创了紫陶作品制作上的空心刀雕时刻工艺,使工作效率锰增至原来的五倍。
 
袁应德,拉坯大家。拉过上百种以上的器型,经典的有玉兰瓶,美女瓶,博古瓶,直口瓶,蒜头瓶,将军罐等;2008年以前用自家的龙窑烧造,由于泥料的选取,配制讲究,并且陈腐几年,偶得窑变,异常经典。惟现今由于制作成本和年龄问题,其自家的龙窑,已经停产三年。现有产品,虽然手工制作但均为气窑烧制。因此,袁大师的作品,应以早年柴窑烧制为上。偶得其柴窑窑变作品,当珍而视之。

向炳成,1968年生,民间艺人,会捏玩具吹鸡,擅长陶上装饰。2007年被邀参加美国第41届史密森文化节。作品《天球瓶》获2008年第9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既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百花杯金奖。2012年2月15日其建水紫陶作坊获得“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向氏目前以规模经营见长,拥有建水最大规模之紫陶生产制作能力,原料考究,精工细做。
 

未经允许转载将追究。

云南建水紫陶网为广大壶友提供专业、权威的建水紫陶文化、工艺等建水紫陶相关知识。不定时更新建水紫陶茶器、建水紫陶柴烧等精美作品,交流、咨询、合作可添加站长电话|微信:13759446481。

1.本网站为论壶友提供更好的对比,部分文章与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2.本网站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不尊重原创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本站欢迎投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