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壶友聊天时说到“你很有匠心”、“太佩服你们匠人了”、“你为什么做紫陶,有没有什么故事?”说实话,这样的问题确实还是尴尬的,好像在大家眼里,做手艺的人都要能说出点故事,或者有一点不堪回首的往事作为转折点,才显得更加有价值。
其实,就接触到的手艺人,无论是做陶还是其他类,大家聊下来出发点都各有不同,虽不一定有感人肺腑的故事,但都非常真实,不方便说明真名,就用A/B/C/D代替,给大家分享一些紫陶手艺人所想。
A:年轻手艺人
90后,毕业于云南民族大学陶艺系,毕业后在紫陶厂工作,后跟随领导人创业合作,平时管理基地,培养人才,拉坯创作。问及为什么年纪轻轻选择做紫陶,每天日复一日拉坯,枯燥乏味还一身黄泥,他说,自己喜爱做陶,而且拉坯是把一捧泥土经过双手塑造成雏形的第一步,也是一个开始,像自己一样,还年轻,先一步一步把紫陶做好,丰富学识之后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做家乡陶。
B:家族手艺人
80后,江西人,家族做陶,典型的家庭工坊。为什么做紫陶?以前在宜兴做紫砂代加工,紫砂渐渐批量化人工饱和、紫陶目前处于发展趋势,工艺需要提升,自己家人及亲戚都有手艺,全部一起来建水发展也是不错的选择,最主要是一家人不分开,以后自己的后代也想让他们传承家族手艺,把手工艺延续下去。
C:老艺术家
50、60后,做陶多年,建水紫陶老一辈艺术家,多数为本地人,一般会把家里或者在建水周边环境安静的地方布置一间属于自己的工作室,无论是产品还是工作室都极具个人风格,十分有代表性,不会选择紫陶街、碗窑(临窑)人群聚集处。为什么做陶?这些老艺术家早年多数在建水国营陶厂工作,后陶厂解体,在那个时代他们为数不多坚持下来的,也正是他们坚持不懈的延续了,才有了紫陶今天的发展。
他们早年在紫陶不为人知的时候就在投入了自己的青春,现在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和艺术修养,不再受其他牵绊,就因为“热爱”,一心投入创作,作品不多,在一些人眼里,觉得他们这样的日子清苦,但又怎能理解他们精神世界的丰盈呢?
D:多数手艺人
建水紫陶的是团队协作的产物,每一个步骤都是交给十分擅长的手艺人,最后组合而成。每一个手艺人都有“匠心”吗?一定要有匠心吗?不一定,多数的人都是为了解决生存,有一门手艺,把手艺做精,“创作”和“艺术”对他们而言,似乎已经很陌生;就拉坯来说,连续数天都是同样的器型,他们要完成规定的数量,可能是几十个,也可能是数百个。他们在最初就没有为自己塑造出精美的器型自豪过吗?他们就不想随性发挥吗?他们在一家工坊,有自己的角色,有自己的职责,要对岗位负责,对家庭负责,想着责任,“艺术”和“创作”就变得不那么重要,谁不想青史留名?
可是如果每个人都想着艺术、创作,那这个行业也是“病态”的,一是没有最基础的构架,和基层的付出,真正有艺术追求的就没有那么多精力创作,二不是每个消费者都需要极具美感与实用,又有灵魂的紫陶,也有部分消费群体,就想的买一款实用、简单、便宜的紫陶(此点针对建水紫陶工艺特殊性,需团队协作的来说)
当然还有一些类型在这里没有说到,比如特立独行有自己风格、爱研究、只做自己喜欢的手艺人等等在这里就不一一说了,个人觉得有多少手艺人就有多少个不同的初衷,并不是要有感人的故事或者不得已的初衷,经过一路坎坷的才是好的手艺人。
作为紫陶手艺人:为什么开始做紫陶不重要,故事也不重要,也没必要贩卖情怀,最重要的是既然选择了,就要在做的过程中有自己对待事物的态度,对待自己人格的态度。
作为紫陶消费者:这件紫陶器物有什么故事不重要,你所听到的故事,可能只是为了营销而经过删减再重编的,通过表象理智分析这件紫陶器物的优劣,自己喜欢、实用才最重要。
故事不会增加紫陶的价值,提高价格倒是真的。
·end·
—文章纯属个人经验分享,如有不得当之处请见谅,交流探讨论可加微信:ypzitao找到我 —
未经允许转载将追究。
云南建水紫陶网为广大壶友提供专业、权威的建水紫陶文化、工艺等建水紫陶相关知识。不定时更新建水紫陶茶器、建水紫陶柴烧等精美作品,交流、咨询、合作可添加站长电话|微信:13759446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