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逢春:把建水紫陶做成国家文物
2018-04-15 15:18:25 来源:建水紫陶网 评论:0 点击:
谈起建水紫陶的发展历程,总是绕不开向逢春。在其去世50年后的今天,他的紫陶作品早已成为了文物,留存在民间的作品交易价格价值几万元以及更高。但很少有人知道,制作藏品的艺人为振兴紫陶所做的努力和紫陶与命运交织后的人生起伏。 自学书画改进汽锅 在安
谈起建水紫陶的发展历程,总是绕不开向逢春。在其去世50年后的今天,他的紫陶作品早已成为了文物,留存在民间的作品交易价格价值几万元以及更高。但很少有人知道,制作藏品的艺人为振兴紫陶所做的努力和紫陶与命运交织后的人生起伏。
自学书画改进汽锅
在安康路的逢春紫陶会馆二楼,一幅清朝的圣旨被装裱在相框中高悬于屋顶。周边的墙体下,摆放了各类紫陶做的瓶瓶罐罐和老照片。如果不是看到那个高悬于人群头顶的圣旨,一般人很难想象,振兴建水紫陶的大师向逢春,祖上居然是习武世家。
向逢春的祖辈有着习武的传统,其曾祖父是同治年间花翎副将,父亲向汝生则是光绪年间的武举人。同时期,建水陶器已经有所发展,但多局限于生产普通的生活用品。
其父亲弃官回家后,为了生计便开始学习制作陶器。于是,向逢春从13岁开始,便向建水有名的制陶艺人学习制陶技术。
起初,他也和普通制陶工匠一样,在掌握了拉坯、烧制的工序后,从事实用陶器的生产工作。但随着当地紫陶在书画装饰方面有所创新,他也和建水擅长书画的文人合作烧制表面绘有书法和山水画的陶器。但当时,建水为陶器绘画的文人多有抽大烟的恶习,又常常因抽大烟而延误工作导致陶器过量脱水、变干、变硬而难以在陶器表面进行刻、填,因而降低了成品率。
因此,向逢春决定自学中国传统书画名家作品,临摹、探索,首创了在紫陶上的梅、兰、竹、菊等装饰。并钻研陶器表面的残贴技术,在建水紫陶“阴刻阳填”的基础上将书画作品“搬”到了陶器上进行烧制。
对抛光技术也更为细化,选用三类大小、颗粒细腻程度不同的鹅卵石分三次对紫陶进行打磨,经过鹅卵石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的打磨后,经他手做出的紫陶光泽和细腻程度远远超过其他手工艺人。
因此,早在民国时期,向逢春的作品便以其古朴雅致的造型、精湛的书画技艺、细腻、厚重的色泽而被誉为“向氏三绝”。
如果不是他的后人介绍以及整理历史资料,人们很难知道,如今很多人家和餐馆使用的汽锅,并非是现在这个样子,而是呈锥形的“杨林锅”。
他的孙子向勇告诉记者,在民国时期及以前,产自建水的汽锅本身是用粗陶制作,器型并非如现在这般圆润,而是呈锥形。汽锅本身,也并无过多装饰。但经过向逢春改良后,粗陶改为了细腻的紫陶,将直锥形改成扁圆形,并在锅身上增加了短直口、狮头锅耳,并以书画装饰,使得原本缺少美感的汽锅增加了不少艺术气息。而“杨林锅”也随之被改良的汽锅取代。
向造假者传授技艺
由于向逢春技艺高超,制作出的陶器均用书画进行装饰,高雅出众。因此,他的作品在当时便备受追捧,一家人均从事陶器生产。
新中国成立前,国民党政府以及滇军高官常常找向逢春定制紫陶。曾任60军副军长的杨炳麟,就曾定制了一个表面用残贴装饰的汽锅送给亲友。
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向逢春的汽锅荣获了博览会美术大奖。
由于向逢春在民国时期就已出名,因此市面上便出现了盖有向逢春印章的仿品,以次充好。向逢春在得知此事后,找到了制假者。一怒之下砸毁了所有仿品,但并未因此与造假者结下仇怨。相反,向逢春主动把造假者收为徒弟,帮助其提高制作水平,再自立门户。
新中国成立后,向逢春做的紫陶更加受到重视。1953年12月,向逢春进京参加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所制各型汽锅、花瓶受到了专家观众的赞誉。此后,建水紫陶与江苏宜兴陶、广西钦州陶、四川荣昌陶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陶”。
晚年失意再不做陶
1957年7月,他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工艺美术艺人座谈会,受到当时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当年11月,他被选为建水县手工业联合社主任、后任建水县工交局副局长。红河彝族哈尼族自治州成立时,他还亲自制作了一对蒜头瓶送给州政府,如今其中一只已作为文物保存在红河州博物馆。
但仅一年之后,向逢春被打为右派,从此再也没有做过紫陶。
而他的8个子女中,也仅仅有2人继续在合作化企业“陶器社”中继续制陶,其余子女再无人涉足陶艺,远赴丘北、个旧等地谋生,向逢春本人于1964年去世。
其作品的身价却在他去世后不断提高,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赠送的国礼当中,就有向逢春制作的紫陶。1979年,美国副总统蒙代尔及其夫人参观北京中央美术学院,该院送的礼物就是向逢春制作的紫陶。到了1984年文化部颁发文件,将向逢春的作品定为三级文物,不准出国。
2007年初, 中央电视台在云南寻宝的一次访谈节目中,故宫古陶瓷专家杨静荣先生评价向逢春说:“向逢春这个人,他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他把建水窑提高了一个档次,把建水陶从一种单纯的实用陶器,上升成为‘诗书画融为一体’的艺术品,使建水陶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陶,最后发展成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他是建水艺术陶的集大成者,堪称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
分享到:
收藏